房天下 >资讯中心 > 评论 > 正文

吴晓波:都市精英的“美”与“执着”

zt6693   2017-12-24 12:49

(原标题:吴晓波:都市精英的“美”与“执着”)

在中国的财经媒体界,吴晓波无疑是一位家喻户晓的人物。

从最初的财经记者,到后来的财经作家,再到现在的财经自媒体人,每一次身份更替,回顾看来都是一次成功的创新与转型——其背后映射的,则是吴晓波作为现代都市精英的代表,对于“美”的追求和执着。

“人的一生,到最后都会成为价值观的选择,价值观这种东西,最后又归结到广泛意义的审美上。”在吴晓波看来:“我们的人生,在很大程度上,是这种选择的一个结果。”

吴晓波坚定的认为,坚持在大部分情况下,肯定是一件好事,很多创新都是长时间的尝试-失败-坚持-再尝试之后,最后才做出来的。但是创新也不意味着破釜沉舟般的冒险,相反,它需要一种健康、理性的精神:“你需要在创新前和创新的过程中做很多工作,包括系统化的论证、有效的管理,需要建立在有目的、有规划的认知基础上。”

“我一直都是一个写字的人”

“我觉得自己一直都是写字的人,这一点我是挺坚持的。”即便现在作为光环的财经媒体人,对于文字之“美”,吴晓波依然保留这份最初的坚持与执着。

“我大学毕业之后,是在新华社做了十几年记者,中间开始每年写一本书,后来从新华社出来做蓝狮子财经出版,再后来做自媒体,很多事情在变化,这一点(指文字写作)是没有变化。”吴晓波这样表达自己对财经类文字写作的执着与热爱。

回顾最初的记者生涯,吴晓波至今记忆犹新。“我当记者的时候,杭州不像北京、上海、广州,根本就不是一块大记者的土壤,但我又不愿意离开杭州,我的父母和女朋友都在杭州。现在回想起来,就是把规划做好,然后适时地做一些转变。”当时吴晓波给自己记者身份的定位是——“决定只做财经”。

从1990年开始,吴晓波花几年时间采访了大量的中国有代表性的企业和企业家,中间有三年时间几乎不着家。“跑完之后,就是开专栏,再三年之后决定要写书,我希望成为一个职业作家,每年写一本书。”吴晓波回忆。

但财经作家之路,也绝非一路坦途。吴晓波坦言:“我的本书一点也不畅销,还是我自己买了一个刊号印的,第二本书、第三本书也没卖好。当我写《大败局》的时候,已经是我的第四本书。”《大败局》讲述了多个国内知名企业由盛极衰,如同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突然的枯萎所给人们震撼。该书在2001年问世,旋即销量突破百万册,俨然那个时代的“爆款”。

但这样的“爆款”,并未得以延续。吴晓波坦承:“《大败局》出来以后,有一段时间我还是找不到好作品。《大败局》2001年出的,销量过一百万册,但是第二本过一百万的书已经是2007年了,中间七年我又写了六本书,很多也是默默无闻。”

吴晓波说:“今天回头去看,人生还是一个不断坚持、不断执着,就是写的过程。”

从1996年开始算起,吴晓波从事财经写作已经超过20年。回顾近20年中国商业跌宕起伏的企业和人物命运,吴晓波不禁无限感慨:“到后来你会发现,十几年下来当年跟你一起跑的人十个人里面已经六个不见了,再过十年,可能就剩一到两个人了,别人都不在,就剩下你了。”

执着与创新

执着与创新并不是矛盾的对立面,相反,两者恰好是一种依存关系。“我的文字是在报纸上出现的,后来出现在网站上,再后来发现来自网站专栏的读者反馈也越来越少,我知道网站也开始没人看了,才开始做自媒体。你看到写作本身可能变化不大,但是写作的载体其实一直在变化,在创新。”作为一个专业的财经作家,吴晓波也是不断创新的实践者。

没有科技的创新,世界就不会存在进度,但是科技从创新到普及有一个过程,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红利。吴晓波举例:“比如互联网,我们用20年时间,把互联网做成了基础设施,当所有人都会运用互联网这个工具之后,你就发现所有产品的竞争,最后还是回到了产品本身,回到了匠人精神。”

这意味着,创新精神的本质,并不是摒弃对于“工匠精神”的坚持与执着——相反,两者互为依托。而中国的创新能力,的体现在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改造上,中国应该是目前世界上被互联网改造得最彻底的国家。

吴晓波表示:“全球各个关于企业创新能力的排名榜单,中国的IT和互联网公司或多或少已经开始进入到10的级别,有的方面,我们在全世界范围是做的的,比如中国的移动支付市场规模是美国是50倍,中国的创业和创投市场很发达,排在世界第二。”

对于中国创新的问题,吴晓波比较认同彼得蒂尔写过一本书叫《从0到1》,该书作者在中国跑了很多城市之后发现,中国的创新主要是从1到N,从0到1的比较少。“我同意他的观点,一个方面的原因是供给端的,从0到1的创新很多是从底层科技出来的,需要几十年的投入才会出成效,另外一个原因是需求端的,是中国过去很长时间经济不够发达,是一个特别讲究物美价廉的社会,缺少一个愿意为创新和品质买单的群体,现在这个群体出现了,大概有2亿人,叫新中产。”在吴晓波看来,中国的80后90后,不管是消费者,还是企业家,都会有想法:“我想供需两头同时发力,这个问题慢慢回得到解决的。”

“创新、执着”与“美”

事实上,创新是执着的自我革命和延续,而创新与执着都是对于美的不懈追求。

2014年,吴晓波曾经写过一篇“爆款”文章《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》。回顾写作初衷,吴晓波说道:“我还是觉得,在这个世界上,不是每个国家、每个时代、每个家庭的年轻人都有权利去追求自己所喜欢的未来。所以,如果你侥幸可以,请千万不要错过,要好好去把自己的生命,浪费在那些美好的事物上。”

热爱生活的吴晓波,在工作之余也喜欢去世界各地旅行,每一段旅途他都会有意无意留心“身边的美好”。

“我最近去了一趟日本,我很喜欢日本的茑屋书店,今年到中国苏州也开了店。然后台湾有一家书店很好,叫诚品,在苏州也有一家店,两家书店一东一西分布在苏州。”吴晓波坦言:“我自己做过书店,他们都是我很喜欢的品牌,你去里面体验,会感觉他们是很用心在做一样产品或者服务。”

吴晓波直言人到中年,现在喜欢相对稳定、持久的事情,不大相信奇迹:“时间能够还原所有的价值。一个人也好,一个品牌也好,需要做一些能够被时间证明的东西,你需要不断自我突破与创新,也要追求。”

吴晓波特别举例:“比如说科勒,作为一个卫浴品牌,成立到现在已经快145年了,今天它能够在全世界、包括中国的各大城市开店,这说明他们在145年里,从设计到生产到服务,一定是一直在很坚持地寻找符合消费者审美的那个适合的度。然后这个过程中,通常还会细微但持续的创新,这都是一种商业之美。”

免责声明:凡注明“来源:房天下”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,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,转载请注明出处;文章内容仅供参考,不构成投资建议;文中所涉面积,如无特殊说明,均为建筑面积;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,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。

房天下APP优惠多,速度快

买好房,就上房天下fang.com
相关知识 更多>>
新闻聚合 换一换
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 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
Copyright ©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
Beijing SouFun Science&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.,Ltd 版权所有
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010-56318041 举报邮箱:jubao@fang.com